军隅里之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赫赫有名,魏巍 “谁是最可爱的人”这篇文章就是取自该战役。军隅里战役是相当激烈的一场战役,此战成就了38军“万岁军”的美名。
战役重演的目的:假设志愿军守在107.9高地,高地后方是联合国军后撤的唯一通道,志愿军为了阻击敌军撤退为大部队赶来围歼敌军争取宝贵的时间,必须坚守阵地。联合国军的先头装甲分队为了确保大部队顺利回撤,必须尽快夺回该高地,保证战略通道的安全。
长度不小于200米、宽度不小于100米。可以有些高地来模拟志愿军的阵地,剩余空旷处可以作为联合国军的集合地以及开挖战壕和安置拒马等。
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每方需控制在100人到200人,大体相等,联合国军方可以略多些。
志愿军配备轻武器和一些反坦克手榴弹(数量控制为坦克数量的2到3倍)
联合国军配备坦克2到4台,火箭筒2到4具,火焰喷射器2具(实现观赏性震撼效果)。
志愿军的地势占优势但装备不占优势,有一些障碍和巷战掩体可以隐蔽,阵地前部设置有一道10到20米宽度的木质拒马阵地用来阻挡延缓敌军的行进速度。拒马阵地前方是一条1.5米宽1.8米深的战壕,用来隐蔽自己,等待敌军坦克跨过战壕时用反坦克手榴弹对敌坦克发动近距离攻击。同时利用战壕对随坦克突入拒马阵地的敌步兵发动袭击。
联合国军的装备占优势但地势不占优势,地处平坦之地,隐蔽比较困难。普通步兵对坦克无法构成威胁,因此可以通过坦克搭载步兵和步坦协同实现对己方步兵的保护。坦克可以对步兵进行射击,还可以高速冲过战壕并碾压通过拒马阵地,唯一可以攻克坦克的是志愿军的反坦克手榴弹。
联合国军配有火箭筒可以用来摧毁志愿军外围阵地的暗堡。
例如:第一局甲方扮演志愿军,乙方扮演联合国军。甲方成功守住阵地。
第二局甲方扮演联合国军,乙方扮演志愿军。甲方成功夺回阵地。
则,此次战役重演甲方的胜出。甲方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要高于乙方。
再例如:第一局甲方扮演志愿军,乙方扮演联合国军。甲方成功守住阵地。
第二局甲方扮演联合国军,乙方扮演志愿军。乙方成功守住阵地。
则,甲乙双方都成功守卫住了107.9高地。胜负标准按照装备、人员损失的得分失分情况来计算。
标准:己方阵亡一人,失10分,消灭敌军一人,得5分。消灭一台坦克得500分,被击毁一台坦克失800分,第一发火箭弹就命中暗堡加100分,第二发才命中加60分,第三发才命中加30分。
通过甲方守卫阵地和夺回阵地的总得分和失分算出最后分数,同乙方比较。得分高的一方为获胜。
1.6战例:
甲方扮演志愿军,乙方扮演联合国军。
甲方通过战前研判,分析认为先打掉敌人的坦克,然后通过自身的掩体掩护可以在减少伤亡的同时消灭敌人,从而守住阵地。
为此甲方选出4名投弹手隐蔽在第一道反步兵战壕内,同时有20名步兵掩护。
另外选出2名投弹手隐蔽在后方掩体,如果第一道防线未能消灭敌人坦克,那么通过诱敌深入,待坦克进入不便于大幅度机动的狭小区域时,先消灭坦克上和周围的步兵最后炸毁坦克。
最后利用有利的地形,全歼联合国军的装甲分队。
战役开始后,乙方首先利用坦克炮对甲方的高地进行了2分钟的火力攻击,突然甲方在阵地外围的暗堡对甲方侧翼开火,乙方方伤亡10余人,乙方迅速调集2具火箭筒摧毁甲方暗堡,然后乙方1号坦克挂载10名步兵高速越过第一道战壕,甲方的投弹手投3发,击中1号坦克。但是击中1号坦克前坦克上的步兵已经跳下坦克组成散兵线。同时2号坦克掩护步兵和已经越过战壕的步兵消灭了甲方战壕里的24名补兵。2号坦克越过战壕,并掩护后续步兵搭建桥板,2号坦克带领步兵向甲方阵地冲去。进入掩体区后,甲方剩余的2名投弹手同时投弹击毁乙方2号坦克。甲方剩余步兵利用有利地形对乙方步兵展开攻击,终于以自身损失30多人的代价,成功击毁敌2台坦克并全歼乙方步兵,守住阵地。
场地高地一侧做巷战阵地的掩体,中间做拒马阵地、暗堡和战壕。另一侧的开阔地做集合地。
基本样式如下图: